“今年紅薯真好賣,還沒有出土就有‘婆家’了,一個電話收購商直接把車開到地頭。”又到了紅薯收獲的季節,汝南縣板店鄉馮屯村的一塊紅薯地,伴隨著拖拉機的轟隆聲,除蔓、翻土、撿拾,站在地頭看去,滿地的紅薯瓜排列成行,個個體態飽滿,種植戶張洪斌正在忙著往絲網袋里裝紅薯,裝好的一袋袋紅薯就地過秤后,隨即裝上了等在地頭的運輸車,張洪斌一家雖然忙得不可開交,但個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,“一斤紅薯4毛5,一畝地6000斤就是2700元。我這8畝地采取的是西瓜紅薯套種,西瓜已經賣了2萬多元,現在紅薯又獲得了豐收,再賣2萬元不成問題。”
今年54歲的張洪斌是板店鄉馮屯村農民,高中畢業后就一直在家從事特色農業種植,目前已流轉土地80多畝,主要種植優質小麥、西瓜、紅薯等作物。為了掌握農業新品種新技術,他曾多次參加市、縣、鄉組織的經驗交流會,凡有新品種、新技術他都率先試驗,成功后推廣。尤其是紅薯,經他試種推廣的品種有商薯19、豫薯8號、徐薯、紫薯等10多個,在他的帶動下,馮屯村周邊群眾種植紅薯的積極性空前高漲,紅薯產量和效益逐年提高。
“紅薯是投資少、畝產高、加工增值空間大的作物,一畝紅薯的收入相當于4畝玉米的經濟效益。今年我鄉新品種紅薯種植面積突破了5000畝,有望為群眾創收1500多萬元。”板店鄉黨委書記王留印介紹說。
紅薯種植與加工在板店鄉有著悠久歷史和良好基礎,為增加農民收入,近年來板店鄉把種植紅薯作為調優農業種植結構的項目之一,積極號召廣大群眾發揮地域資源優勢,大力發展紅薯產業。為抓好紅薯推廣種植,板店鄉黨委、鄉政府合理安排,精心部署,推廣良種良法,在紅薯品質上尋求突破,引進了商薯18、商薯19、浙薯13、豫薯8號等多個優良品種,淘汰了傳統種植品種,打破了紅薯增收瓶頸。同時抽調農技人員深入村組、農戶,強化宣傳引導,通過走“合作社+農戶”路子,建立紅薯育苗和薯產品加工基地,免費為紅薯種植戶提供產、加、銷一條龍服務,拉長產業鏈條,增加了紅薯產品的附加值,提高了農民收入。全鄉優質紅薯種植面積逐年增加,今年已達5000畝以上。不起眼的小紅薯被農民親切地稱為“金疙瘩”,紅薯產業被打造成了農業增收的特色亮點,逐步做大做強,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產業,許多農民靠種植紅薯走上了富裕路。
張洪斌等一大批土地流轉大戶,在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紅薯種植經驗,他們摸索出的“西瓜套紅薯”種植模式就是一種高效間作套種模式。
“紅薯種在西瓜地,是因為西瓜肥水投入大、剩余肥力充足,間作套種可以提高土地和光熱資源的利用率。”據張洪斌介紹,西瓜套種紅薯,西瓜要選用早熟品種,地膜覆蓋移栽;紅薯在西瓜行間起壟栽培,適當晚栽。西瓜早期生長旺盛,紅薯早期生長較緩慢,二者共生相互影響不大。西瓜收獲后及時清除瓜秧,對紅薯中后期生長基本沒有影響。收了西瓜再收紅薯,一畝地產值可達5000多元。
- 01-06· 特色種植鋪富路
- 12-09· 2019年全國糧食生產實現豐收
- 11-22· 農業景氣總體平穩有望回升
- 11-11· “雙十一”,濟寧泗水甘薯走上萬家餐桌
- 11-05· 西瓜地里的紅薯豐收了
- 10-29· 山東乳山:大姜收獲忙
- 10-22· 青島市兩個農產品生產基地獲粵港澳大灣區“菜籃子”生產基地認證
- 10-15· 農業農村部:全國各類扶貧產業基地已超10萬個
- 10-08· 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上的農業“黑科技”

- 06-01· 袁隆平團隊在沙漠種植水稻初獲成功
- 04-13· 農業升級才是對糧食安全最好的保護
- 03-31· 協調統籌,激發農業新活力
- 02-09· 中央財政完善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制度
- 02-08· 聚焦一號文件:促進農民增收提出哪些"新動能"
- 02-08·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么做,習近平這樣說
- 03-10· 兩會聚焦農村保險 農資農具品質保證險將上線
- 03-07· “需求拉動”指導農業保險改革新路
- 03-03· “云上貴州”:“三農”無偏遠,脫貧零距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