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統計局6日發布數據,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(13277億斤),比2018年增加594萬噸(119億斤),增長0.9%。
數據顯示,糧食播種面積穩中略降,糧食單產水平提高。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高級統計師黃秉信介紹,2019年,各地在保障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的同時,穩步推進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工作,調減低質低效作物種植,擴大大豆、雜糧等優質高效作物種植規模,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作物,全國糧、經、飼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。初步統計,2019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.41億畝,比上年減少1462萬畝,下降0.8%。此外,谷物、豆類、薯類三大類糧食單產水平均有所提高,主要糧食品種單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。
黃秉信分析,今年糧食生產呈現出幾個特點:分季節看,夏糧和秋糧增產,早稻減產;分品種看,除稻谷有所減少外,其他主要作物產量均有所增加;分地區看,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糧食增產較多。整體來看,今年氣候條件較為適宜,有利于糧食作物生長發育,占全年糧食產量96%的夏糧和秋糧單產均較上年有所提高。
“抗災救災措施得力,農業災情影響有限。”黃秉信分析,從全國看,大部分地區沒有出現大范圍災情。盡管以“利奇馬”為代表的幾次臺風給局部地區造成影響,但也給旱情較重的地區帶來了降水。7月下旬以來,長江中下游地區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江西等地旱情持續發展,出現較為嚴重的伏秋連旱,給局部地區雙季晚稻等秋糧作物生產帶來一定的影響。各地積極開展抗災救災,加之10月份湖北、湖南等地出現有效降水,旱情對全國秋糧生產影響較有限。
黃秉信表示,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創歷史最高水平。糧食生產喜獲豐收,有利于充分發揮“三農”壓艙石作用,穩定市場,穩定經濟。
- 01-06· 特色種植鋪富路
- 12-09· 2019年全國糧食生產實現豐收
- 11-22· 農業景氣總體平穩有望回升
- 11-11· “雙十一”,濟寧泗水甘薯走上萬家餐桌
- 11-05· 西瓜地里的紅薯豐收了
- 10-29· 山東乳山:大姜收獲忙
- 10-22· 青島市兩個農產品生產基地獲粵港澳大灣區“菜籃子”生產基地認證
- 10-15· 農業農村部:全國各類扶貧產業基地已超10萬個
- 10-08· 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上的農業“黑科技”

- 06-01· 袁隆平團隊在沙漠種植水稻初獲成功
- 04-13· 農業升級才是對糧食安全最好的保護
- 03-31· 協調統籌,激發農業新活力
- 02-09· 中央財政完善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制度
- 02-08· 聚焦一號文件:促進農民增收提出哪些"新動能"
- 02-08·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么做,習近平這樣說
- 03-10· 兩會聚焦農村保險 農資農具品質保證險將上線
- 03-07· “需求拉動”指導農業保險改革新路
- 03-03· “云上貴州”:“三農”無偏遠,脫貧零距離